‎國內外專家在WOCF上分享前沿成果 助推造口傷口失禁專科護理發展‎

“護理專業化已經成為全球護理領域的發展趨勢。 護理工作在推進健康中國建設、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改善人民群眾就醫體驗、促進社會和諧穩定等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 通過WOCF等國際性學術交流平臺,護理人員可以學習和借鑒國內外先進經驗,促進發展理念與發展模式與國際接軌。 “中華護理學會造口、傷口、失禁護理專業委員會主任委員王泠在3月20日舉辦的第六屆WOCF康樂保護理高峰論壇上表示。‎

‎會議伊始,王泠發佈並解讀《2019國際壓瘡防治指南》中文版。 該指南由中華護理學會首次聯合美國國家壓瘡諮詢委員會、歐洲壓瘡諮詢委員會、泛太平洋壓力性損傷聯合會、以及國內超過20位壓瘡護理專家編譯而成。 作為壓瘡護理領域的金標準,該指南旨在幫助臨床護理人員了解壓力性損傷預防與治療的最新證據,為臨床醫療人員提供臨床實踐依據,從而提高壓力性損傷的預防和管理水準。 此外,王泠就北京大醫公益基金會發起的”共造健康,質優人生”成人造口術後繼續健康教育專案進行了階段性總結。 截至目前,全國已有超過260家腫瘤及三甲醫院加入專案,400餘位國際造口治療師和造口專科護士成為志願者,他們通過標準化的護理工作流程,為造口患者建立起個人化的健康管理體系。‎

‎目前,我國造口患者總數超過100萬,且以每年約10萬例的速度遞增。 循證數據表明,造口周圍皮膚併發症是影響造口患者生活品質的主要因素,併為患者帶來沉重的經濟負擔。 因此,預先識別造口周圍皮膚併發症高風險人群並及時採取預防措施對於改善造口患者的生活質量至關重要。 康樂保丹麥總部聯合多位國際造口護理專家,基於來自35個國家的4000份造口專業護理人士調查問卷,共同開發出”造口周圍皮膚風險因素模型”,以提升醫護人員識別造口周圍皮膚併發症風險因素的意識和技能。 中華護理學會造口、傷口、失禁護理專業會員會副主任委員吳玲提出,造口周圍皮膚問題預防大於治療,醫護人員可通過皮膚風險因素模型系統性地評估造口周圍皮膚併發症風險,説明患者減少造口周圍皮膚問題,提高其生活品質。‎

‎慢性傷口癒合過程複雜,傷口護理面臨著傷口感染、空腔、滲液等種種挑戰。 歷時2年,由全球2000餘名醫護人員參與,傷口護理領域的全新實踐性指導工具 — 《國際傷口護理路徑》於大會期間發佈。 據康樂保高級循證與醫學教育經理 Christoffer Hoffmann介紹,《國際傷口護理路徑》是專用於護理慢性傷口的循證臨床實踐指南,為醫護人員提供了清晰、標準化的傷口護理步驟指引。 此外,基於國際傷口護理路徑專案研究,國際傷口護理專家小組就慢性傷口評估和管理的最佳實踐達成《國際傷口護理共識》。 會議現場,天津醫科大學總醫院主任護師魏力就關注空腔、滲液管理、預防和治療感染、全面傷口管理四大方面,對共識加以解讀,旨在為傷口癒合創造最佳癒合環境,讓患者早日告別傷口。‎

‎神經源性膀胱致病因素眾多,病患群體廣泛、長期影響患者生活品質,臨床上有巨大的治療需求未被滿足。 西安交通大學第一附屬醫院泌尿外科主任醫師李旭東在會議中詳細解讀了2019版《中國泌尿外科和男科疾病診斷治療指南》中關於間歇導尿的臨床應用新理念。 他指出,間歇導尿是神經源性膀胱管理的金標準。 通過制定個體化的間歇導尿治療方案,以及規範操作和定期隨訪複診,可以實現保護患者上尿路功能、恢復下尿路功能、控制改善尿失禁,提高患者生命質量的目標。 此外,非神經源性膀胱患者也可以通過應用間歇導尿實現尿液規律排空,導尿管無需留置體內,降低了導管相關尿路感染的發生率,患者的生活品質得到了有效的提升,也為無管化病房的推進開拓了道路。‎

‎康樂保亞洲區高級副總裁Antoine Papoz表示,作為造口、傷口和失禁護理領域的領先企業,康樂保將持續搭建專業化的學術交流平臺,為醫護人員提供全球前沿的護理理念和臨床經驗,助力推動中國的造口、傷口、失禁專科護理高速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