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研究將世界上的工人分成了6種類型,你屬於哪一種?

貝恩公司確定了六種工人類型,他們的工作動機不同,適合不同的角色;

“好工作”的概念正在發生變化,因此普通工人的概念已不再適用;

更好地瞭解每種工人類型將有助於公司招聘和留住工人,因為許多人處於「大辭職」風潮中。

常言道,”有終身之樂,無一日之憂”。

但對許多人來說,現實情況是,他們感到被硬塞到了不能最好發揮其技能或興趣的工作角色里。

管理諮詢公司貝恩公司確定了六種工人特徵,它認為這些特徵可以幫助企業和他們的工人更好地瞭解不同的工作動機和最適合各類性格類型的工作角色。

這項研究基於對2萬名工人的調查,可以幫助企業應對工人高流失率,以及伴隨新冠肺炎疫情到來的大辭職風潮所造成的招聘難題。

超過一定的收入水準,工作就不再僅僅是為了錢。 (圖片來源:貝恩公司)

沒有所謂的普通工人
貝恩認為,「好工作」的概念正在發生變化,因此普通工人的概念不再適用。 相反,它確定了六種主要的工人類型:經營者、奉獻者、工匠、探索者、開拓者和奮鬥者。每種類型的工人的優先事項之間存在著明顯的差異。 (圖片來源:貝恩公司)

經營者將工作視為達到目的的手段,並不特別注重地位或自主權。 他們更傾向於穩定性和可預測性,是比較注重團隊的工人類型之一。

奉獻者能夠從直接改善他人生活的工作中找到意義,並經常傾向於從事教師或醫學等職業。 他們有強烈的團隊精神,但生性謹慎,喜歡製作計劃。

工匠們尋找能激勵他們的工作,並以追求精湛的技術為動力。 他們通常希望有高度的自主權,對工作關係不重視。

探索者重視自由和經歷,尋求能提供多樣性和刺激的職業。 他們通常不依靠工作來獲得認同感,並會以只要達到成功所需水準就行的心態來對待職業發展。

開拓者希望改變事物——他們對事物的發展方式有強烈的見解,並尋求必要的控制來實現這種改變。 他們能容忍風險,並強烈認同他們的工作,為實現他們的願景做出巨大的個人犧牲。

奮鬥者希望自己有所作為,並受到地位和報酬的激勵。 他們往往是規劃者,選擇通往成功的慣常路徑。 與其他類型的工人相比,他們在與同事相處中可能更好勝,更具交易性。

如下圖所示,某些工作對幾種類型的工人來說更具吸引力。

不同類型的職業吸引不同類型的人。 (圖片來源:貝恩公司)

研究人員注意到不同國家對工作的態度有微小的差異,一些國家的某些類型的工人比其他國家多。 然而,年齡和社會經濟地位有明顯的影響。 受過更多教育和收入更高的工人更看重自主權、地位和未來。 這意味著開拓者和奮鬥者的比例更高,而經營者的比例較低。
不斷變化的工作場所
疫情迫使我們許多人重新思考我們希望工作在自己生活中扮演的角色,許多人尋求更好的工作和生活平衡。 工作場所面臨著顯著的發展趨勢,如自動化程度更高和數位技術、靈活的工作方式以及公司對某種社會目標的渴望,與此一道,傳統的工作場所正在發生變化。 嬰兒潮一代和Y一代對工作與休閒的相對重要性有不同的看法。 (圖片來源:貝恩公司)

根據貝恩公司的研究,在10個主要經濟體中,受疫情影響,58%的工人正重新考慮其工作和生活的平衡。

在2020年2月至2021年2月期間,超過四分之一的美國工人更換了僱主。 雖然很多人可能並非自願地進行這種轉變,但很明顯,越來越多的工人正在重新評估工作在他們生活中的角色。

來源:公眾號世界經濟論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