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海港鐵山港西港區7號、8號泊位工程順利通過竣工驗收

近日,北海港鐵山港西港區北暮作業區7號、8號泊位工程(一期)順利通過竣工驗收。本次驗收範圍涵蓋中交第四航務工程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中交四航局”)承建的7號、8號泊位水工主體工程、回旋水域疏浚工程及後方陸域一期工程,標志著又一自治區“十四五”重點交通基礎設施項目建成投用。

工程全景圖  攝影 李萱萱

項目投入運營後,將有效釋放北部灣港北海鐵山港區獨特的區位優勢,直接服務於廣西及我國西南地區的工業生產和進出口貿易,顯著提升北部灣港北海港區在大宗散貨、件雜貨等貨物的整體吞吐能力和裝卸作業效率,“樞紐+通道+產業”的協同聯動進一步增強,為新材料、高端造紙、光伏玻璃、綠色化工等臨港產業和腹地企業構建一條更加便捷、高效、低成本的“海上黃金通道”,促進產業集群高效銜接、融合發展,持續鞏固壯大實體經濟根基,更好滿足區域經濟日益增長的發展需求。

面對高嶺土回填量大、揚塵控制難等挑戰,項目部堅持安全環保優先,全員簽訂《安全生產責任狀》,實施季度考核與獎懲機制;全面推行濕法作業,布設噴淋霧化系統,有效抑制施工揚塵,實現綠色建造。

濕法作業攝影 張超

工期緊、臺風頻發、雨季長是項目建設的主要制約。項目團隊科學統籌,建立氣象預警響應機制,制定專項應急預案,嚴格落實帶班值班制度;搶抓晴天窗口期,動態優化資源配置,靈活調整施工方案,在保障安全質量前提下全力搶回工期。

後方陸域地基處理是技術難點。原設計采用疏浚高嶺土白泥回填,傳統強夯難以滿足承載力要求。項目團隊創新采用“分區試夯、多工藝比選”方案:西1區通過混摻砂石、降低夯能解決起錘難題;西2、西3區綜合運用置換法、就地固化及滿夯工藝,並優化回填材料配比。經系統數據采集與參數優化,地基一次驗收合格率達100%,工期縮短56天,節約大量成本,並形成《瀕海高嶺土地基強夯作業指導書》,為同類工程提供技術範本。

工程全景圖  攝影 李萱萱

自2007年紮根鐵山港以來,中交四航局深度融入廣西北部灣經濟區發展戰略,高質量建成多個公用碼頭工程,持續助力北部灣國際門戶港建設。此次7號、8號泊位的順利投用,再次彰顯了中交四航局服務國家重大戰略、建設世界一流港口的硬核實力,為新時代海上絲綢之路和西部陸海新通道建設注入強勁動能。通訊員:李萱萱 黃冠